三大专场稀世珍品重磅亮相 佳士得香港亚洲艺术周北京预展盛大开启
时间:2025年09月16日 18:40 来源:雅昌艺术网

9月16日,佳士得2025年秋季香港亚洲艺术周北京预展盛大开启。作为全球艺术拍卖领域的领军者,佳士得此次携三大重磅专场的稀世珍品亮相京城。本次预展免费向公众开放,可近距离品鉴来自「爱莲堂珍藏 御用文房雅制」「区百龄珍藏第二部分」及亚太区首次印度、喜马拉雅及东南亚艺术专场的精选拍品。


中国书画:名家珍藏的大家力作


本次艺术周书画板块共涵盖300余件作品,其中古代书画130余件,近现代书画180余件,有傅抱石、徐悲鸿、李可染、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家的精品力作。佳士得亚太区中国书画部资深专家谢飞在预展现场表示:“本季书画涉及多组重要收藏。北美私人收藏中,元代倪瓒《江亭山色图》尤为瞩目,该作品曾于2015年在旧金山博物馆展出,传承脉络清晰。齐白石的《耄耋图》及花鸟作品,充满生活趣味。另有比利时藏家提供的林风眠“宝莲灯系列”作品,中西结合,色彩独特。”


图片.png

佳士得亚太区中国书画部资深专家谢飞在现场进行导览


尽管当下年轻人更倾向于当代艺术与潮玩,但90后年轻藏家的“跨界”趋势已逐渐显现——他们中多数有书法学习基础,既能欣赏当代艺术,也对传统书画抱有浓厚兴趣。谢飞补充道:“就像我20多岁时不喜欢黄梅戏,40多岁后却能品出其中韵味,随着年龄与阅历增长,年轻人对传统艺术的接受度会逐步提升。即便古代艺术门槛较高,但持续有年轻群体加入,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提供了新动能。”


图片.png


图片.png

爱莲堂珍藏:兼具文人气质与宫廷风格


本次艺术周中,老藏家的长期珍藏成为焦点。佳士得亚太区中国瓷器及艺术品部资深专家唐晞殷告诉雅昌拍卖图录APP:“区百龄先生50余年间从未出售任何拍品,其藏品以质量高、品相佳著称,长期未入市的稀缺性使其专场拍卖引发行业震撼;爱莲堂藏家亦深耕收藏多年,从未参与市场交易,此次以‘文房’为主题的专题拍卖,将其兼具文人气质与宫廷风格的藏品集中呈现,进一步丰富了艺术周的收藏维度。”


「爱莲堂珍藏 御用文房雅制」专场呈现26 件宋至清代的宫廷珍品。唐晞殷表示:“爱莲堂专场以宫廷文房器为核心,藏品兼具‘文人雅气’与‘宫廷奢华’。代表拍品清乾隆铜胎画珐琅八方雁安黄地番花煖砚,设计精巧,三层结构可通过下层炭火防墨结冰,纹饰融合西洋洛可可风格与中国传统‘岁岁平安’‘八方来燕’图案;清乾隆粉青釉刻古铜器纹罍式尊,仿西周青铜器造型,釉面如玉,属青瓷工艺高峰。”


图片.png

佳士得亚太区中国瓷器及艺术品部资深专家唐晞殷在现场进行导览


图片.png

区百龄珍藏:引发行业震撼


「区百龄珍藏第二部分」专场则为陶瓷艺术爱好者带来了横跨宋、元、明、清四朝的45件瓷器精品。这些拍品多为香港藏家区百龄(1928-2019)在 1970-1990 年代于海外及香港竞得,每件都有着清晰的收藏脉络和传承记录,部分收益更将拨捐区百龄慈善基金会,让艺术收藏兼具公益价值。


图片.png


唐晞殷表示:“区百龄珍藏第二部分横跨宋元明清四朝,均为藏家70-90年代购得,50余年未流入市场,品相完好。其中,封面拍品清康熙豇豆红釉莱菔尊堪称经典,自1979年后便未公开在拍场露面;清雍正洋彩过枝虞美人盌,纹饰内外延伸,洋彩工艺具有油画层次感、康熙官窑青花笔筒,淡描青花山水人物,目前已知为孤品。”


图片.png


图片.png

印度、喜马拉雅及东南亚艺术:感受东西方艺术融合之美


作为佳士得亚太区首次印度、喜马拉雅及东南亚艺术现场拍卖的前奏,此次北京预展特别带来了多件横跨 1800年佛教艺术史的珍品,展现了不同文明间的碰撞与融合。该专场共 40 件拍品,涵盖古犍陀罗至泰国的艺术杰作,其中元大都十三世纪晚期 / 十四世纪早期铜鎏金观音像堪称东西方艺术融合的典范。


图片.png


这件高31公分的观音像镶嵌绿松石、青金石和玻璃。在尼泊尔艺术家阿尼哥的影响下,元代宫廷工坊将印度、尼泊尔的造像技艺与中国的审美趣味完美融合,观音像细腻的錾工再现了华美织品的纹样,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刻影响了此后二百年中国及喜马拉雅地区的佛教艺术发展。


图片.png

图片.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