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不仅是自然之再现,更是文人精神之镜鉴。宋代以来的绘画,尤见其道。画中云霭隐现、水波不兴,笔墨疏淡而意境深远,实乃“以形写神”之典范。观者非徒见山高水长,更感天地间虚静澄明之气。
此中精神,源于道家之“无为”、儒家之“中和”。画家以笔墨为渡,引观者游心太虚,暂离尘嚣。一峯一壑,无非心象;一皴一染,俱是性情。中国人于山水间投射其理想栖居,非避世也,实为寻求心灵之安顿与超越。故溪山清远,非止景致,更是精神家园之隐喻。
保利香港拍卖2025秋季拍卖中国书画专场重磅启幕,10月3日至9日于香港信德中心举槌开拍。9月24日起,精品预展将率先亮相于保利香港艺术空间。
▼精彩拍品抢先看▼
倪元璐
《苍松秀石图》
立轴 水墨纸本
一六三二年作
140.5 x 57cm.
钤印:倪元璐印
鉴藏印:怡亲王宝、印心石屋、徐渭仁印、徐氏紫珊家藏金石书画、吴大澂印、愙斋
题识:崇祯五年壬申岁暮春,舟次淮泗蓬窗,闲寂啜茗,兀坐静观景物。傍岸有苍松秀石,奇趣天成,得造化之灵气,挹幽人雅怀也。拈笔为之图。元璐。
出版:
1.《中国绘画总合图录·三编》(第一卷),A53-063,东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
2.《17th-CenturyChinesePaintingsfromtheTsaoFamilyCollection》,p254-255,LosAngelesCountyMuseumofArtandDelmonicoBooks·Prestel,2016.
3.《海外中国历代名画》P213,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
4.《艺苑掇英》第五十期第三十五幅,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
出版物书影
倪元璐 崇祯五年松石图卷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按语:
倪元璐书法人品与黄道周皆为一时之杰,亦善画,山水、松石以简逸取胜。此帧写苍松二树,自谓泊舟所见,其实自出胸臆,潇疏筒冷,不求形似,而孤高拙拗,绝似其人。所谓“奇趣天成”皆从胸中自然流出,非描摹作态可以比拟。右上长篇题句以浓墨写,结体遒密,跃然有生机,与画笔之淡墨疏朗自成对比,可称双绝。
蓝孟
《拟王维雪山行旅》
设色绢本 立轴
一六六〇年作
题识:雪山行旅。庚子(1660)冬暮法王右丞画,拟茂轩寿盟兄粲,西湖蓝孟时于长安客舍。
钤印:“蓝孟之印”、“次公”
按语:
晚明画坛,派系纷呈,风格各异。山水画方面,活跃在浙江地区的浙派殿军蓝瑛,和华亭松江诸派遥相对峙。其作品力追古法,出入宋元,融会贯通,自成风范,对明未清初影响深速,当时学者如流,遂有武林派、后浙派之称、其中蓝氏一家子孙如蓝孟、蓝深、蓝涛,弟子刘度、冯、王奂等人,直接承其衣钵,山水、花卉、兰石各有所长,均自成家。蓝孟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蓝孟,字次公、亦兴,一字鸾,浙江杭州人,蓝瑛次子。弱冠时已名闻于时。他擅山水画,师法宋元诸家,尤得倪瓒疏秀,笔法精妙,传承家学,对黄公望究心尤力。此雪山行旅图尺幅巨大。仿王维意,王维是文人画鼻祖也是雪景编置大师。画中雪峰速绵,古木苍郁山峰凌利。构圜采用S型笔式。画作高头大卷,有宋置之气势磅礴。着色古朴,尽作下部小椅中,斗笠风帽的红衣文人,骑马在寒风中赶路。两位从一人挑担、一人背负重物紧跟其后,漫漫山道间,约可见屋舍、人家半掩于丛树、丘峦之间,与树梢的积雪和点点红叶彼此映棚。画作中景色从大到小,面面俱到。乃蓝孟精品罕见之作。
石涛
《溪上茅亭图》
设色绢本 立轴
86.5 x 50.5cm.
题识:溪上茅亭绿正齐,水深鱼戏钓童兮。一年好事三春底,鸟语花香燕随泥。
钤印:阿长、膏盲子济
题签:
1.清湘老人溪上茆亭图。
2.清湘老人溪上茅亭图。罗氏雪堂旧藏。钤印:雪叟
3.清湘老人溪上茆亭图。白沙村庄清赏。钤印:关雪
出版:《墨美•关雪收藏》,第256号,1975年12期。
备注:桥本关雪、罗振玉旧藏
说明:
桥本关雪旧藏。桥本关雪(1883-1945),日本画家,出生于兵库县神户市,曾任关西画坛代表及关东画派领袖。自幼受汉学家父亲影响研习儒学与汉学。1921年游历欧洲后长期旅居中国,创作融合中国自然景观与传统文化元素,与吴昌硕、王一亭、钱瘦铁等中国艺术家交往密切,成立“解衣社”推动中日艺术交流。
按语:
谈论这件桥本关西收藏的石涛,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断代”,根据蔡星仪的文章《石涛的绢本山水画》的统计与分析,从石涛最有名的四个展览和出版物中梳理,可以得出结论石涛绝大部分绢本作品都创作于1696年定居扬州以后。(1693-1707)这个时期出现的绢本作品居多。
其次根据作品的印章使用来分析,此幅石涛作品应该是扬州时期的作品,“膏盲子济”寓意于“瞎”,陈鼎为石涛生平所作传记,名之为《瞎尊者传》,其中有言:“或问曰:'师双眸炯炯,何自称瞎?指的是一种内心的状态。这枚印章最早见于“北上时期”,一直沿用到定居扬州,“阿长”、这两枚印章是扬州时期才开始广泛使用的。根据这两方面的信息可以推断出,此幅《溪上茅亭》应该是1696年后,石涛定居扬州大涤草堂的作品。
相对于纸本的纤维细腻、密集的质地,绢本的纤维更粗,渗透性和纸性完全不同。纸本的作品更多晕染、扩散,夸张的干湿对比,更加强烈的画面节奏。绢本则更多是细腻的塑造,一层层的模拟和推远。只是在松树与山势结合处,运用一些晕染的技法,衬托出山水的灵秀和水润。
这件清湘老人溪上茆亭图,画面右上角隶书题字:溪上茅亭绿正齐,水深鱼戏钓童兮。一年好事三春底,鸟语花香燕随泥。清湘老人济。钤:阿长、膏盲子济,二方白文印,款书中锋圆转,结体平正醇和。虽是传统的一河两岸式构图,但利用柳与松的揖让、迎送,很好的暗示出河岸与溪桥的关系。远处杉木完全采用水墨淋漓的点法,渲染出南方山水中的湿润气氛。也体现出石涛“外师造化”的功力。
综上所言,绢本的石涛山水是市场所稀见的,公共收藏中238件作品中,只有16件绢或绫的作品,在石涛全部的作品中不足十分之一,这件经名家递藏,传承有序的石涛作品值得藏家珍赏。
经过上世纪近百年的石涛热对石涛的生平巳经有较清晰的了解,石涛生平和艺术可分成5个时期:
4 至 21 岁为武昌时期(约1646-1662);
22 至 39 岁宣城时期(约1662-1680);
40 至 47 岁南京时期(1681-1689);
48 至 51 岁北京时期(1689-1692);
52 至 64 岁去世为扬州时期(1693-1707)
石涛从1693年到去世的1707年,署款中使用“大涤”前后约有14年左右,又可称“大涤期”,其中前4年,大涤草堂未落成,可称为“大涤前期”,在1696年后草堂落成,在扬州有了永久居所,是为“大涤后期”,约10年。
根据画盒上的题字知道,这件石涛作品经历罗振玉、桥本关雪的递藏,推测肇始自1911年7月15日罗振玉旧藏100余件书画作品,在京都美术专门学校的寄售,通过展览这一新式传播途径予以展示。日本著名画家桥本观雪的旧藏,应是承袭自罗振玉,此作在1975年《墨美•关雪收藏》,第256号中出版了这件作品。
《墨美•关雪收藏》,第256号,1975年12期。
桥本关雪旧藏原装
桥本关雪旧藏原装
董邦达
《赐宅图》
设色纸本 册页
19 x 31cm. x 24
题签:徐文穆西苑赐宅图诗册。廷绶题赠。钤印:绶
题耑:徐文穆西苑赐宅图。
题识:
1.西苑赐宅图。钤印:臣达、东山
2.乾隆初,董文恪为徐文穆作澄怀园图。百余年后流落厂肆。项芝翁购得之。以赠滇丈,历今又廿余年,而仁山继滇丈入直南斋己三年矣。余因仁山得数,至园中水木清华,窗几明净,恒裴里,不忍去顷。以文恪所图示。余时仁山宅池之南。因于余幅图池南数橼揽者。得毋以续貂笑余耶。池边爽柳为滇丈手值。今皆数抱附记之,为他日斯园故实云。咸丰六年丙辰六月上旬。嘉定程祖庆识。钤印:祖庆、忻有
著录:
1。《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齐鲁书社.1997.集部第二七二册目次。集部别集类。云在诗钞九卷。
2.《紫竹山房诗文集》卷三
著录书影
徐本,字立人、号是斋,钱塘县人。清朝少傅、正一品大学士后官至太子太保、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兼户部尚书。
乾隆三年初夏,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位于北京西苑的一座宅邸,聚集了达官显贵。为这座宅邸的主人前来道贺。这座宅邸的主人。正是当朝相国徐本。
这座宅邸位于今圆明园福园南侧。原为索额图宅邸,后收归内务府所有。雍正初年作为临时上书房,供诸皇子读书之用,后此园赐给大学士张廷玉等直上书房九人,以后南书房词臣也允许在此地居住,故称“翰林花园”。张廷玉曾在康熙年间扈从塞上获赐“澄怀”二字,于是在雍正五年将两书房(上书房和南书房)词臣寓居于此的花园命名为“澄怀园”。
澄怀园旧址
乾隆三年,乾隆帝把此园其中一座宅邸,赐予徐本。得此天大恩赐。徐本感激涕零。儿子徐以烜便邀请翰林院的同僚们,也是徐相国的下属。才有了这场文人唱和盛会。此盛会包括董邦达(乾隆二年刚刚授编修,是徐以烜当朝同事)、阮学浩(雍正八年进士,时任翰林院检讨,也是同事)、赵大鲸(雍正二年进士,官左副都御史)、曹秀先(时任翰林院编修)、张灏、范咸(雍正元年进士)、张麟锡(时任翰林院编修)、汪士锽(时任翰林院编修)、陈兆仑(时任翰林院检讨)、郑江(翰林院编修)、查祥(翰林院编修)、李重华(翰林院编修)、曹廷枢(时任翰林院编修)这十三位翰林院名流。汇集当时帝国文采熠熠的顶尖人才。这一年徐本相国也是政治生涯几乎到达顶峰。乾隆三年,年轻的乾隆帝,因其办事得力。赏给云骑尉世职。或照例承袭一次。或照常明等议叙之例。再袭一次。得旨、准其再袭一次。命其在紫禁城骑马。朝中地位,在汉臣中仅居张廷玉之后。其深受乾隆皇帝的信任。而这些年轻的翰林院编修们。也在郑江、范咸、查祥、李重华等人书法都是首次出现。每个人即兴创作。书法或用笔饱满圆润,工整流利。或用笔圆转,结字空灵秀逸,章法疏朗萧散,亦步亦趋。
所绘宅景,用笔秀润灵动。着色雅丽。在水墨淡彩基础上薄罩青绿。图中庭宇华敞,景物秀丽。树木郁郁葱葱,小桥流水,两层堤岸。堤岸上柳树茵茵。是京师所未有也。
然百年之后此图流落厂肆。被项绶章发现所购得。巧合的是,其妹婿许乃普在南书房当值。所住之地正是徐老相国的旧宅。也许是冥冥注定,项绶章旋即把画册赠与之。后乃传于子许彭寿。咸丰六年,程祖庆正在其宅中做客。彭寿出此册,有感而发。遂而补一图,为此册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只可惜天不遂人,随着清朝国立的衰弱和侵略者的野蛮。四年之后也就是咸丰十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无情的侵略者把万园之园付之一炬。而此宅邸也荡然无存。历经数百年,我们通过此册可以还原当时的盛事。也为这座园林瑰宝,留下历史的影响。
杨晋
《山水册》
设色纸本 册页
一七二六年作
20 x 15cm. x 12
题签:杨子鹤溪山春霁图真迹。
题识:溪山春霁图。丙午三月禊日拟赵文敏法于有松轩,西亭杨晋。
钤印:“甲申”、“杨晋之印”、“子鹤”鉴藏印:“勤荪”
说明:
“勤荪”为朱勤荪鉴藏印。朱勤荪,名芾甘,浙江人,居上海,大风堂弟子。山水深秀严整,富藏书画。
杨晋,江苏常熟人,王翚入室弟子,清代宫廷画家,以画界画见长,他能恰到好处地发挥传统工笔界画的特长,把人工建筑的楼阁台榭及人物举止和天然山水景色紧密结合起来,在结构上作了极好的剪裁,满而不闷,画风细致明秀、娟丽清新,层次过渡非常自然。曾与王翚等绘制《康熙南巡图》,该图绢本设色,全图人物有两万多,是罕见的巨作,该画原藏清宫,后散佚。
杨晋
《溪山春霁图》
立轴设色纸本
一七二六年作
81 x 44cm.
题签:杨子鹤溪山春霁图真迹。
题识:溪山春霁图。丙午三月禊日拟赵文敏法于有松轩,西亭杨晋。
钤印:“甲申”、“杨晋之印”、“子鹤”鉴藏印:“勤荪”
说明:“勤荪”为朱勤荪鉴藏印。朱勤荪,名芾甘,浙江人,居上海,大风堂弟子。山水深秀严整,富藏书画。
华喦(清道光)
《云松下鹤图》
镜心设色绢本
150.5 x 47cm.
题签:华嵒绢本山水。黄胄。钤印:“黄胄审定”
题识:彭泽沙明烟水涸,九江春静鱼龙落。拂开五老峰头云,飞下六朝松顶鹤。新罗山人华嵒。
钤印:“坐处独净”、“华嵒”、“家住小园东”鉴藏印:“李氏爱吾庐收藏书画记”、“黄胄珍藏”、“梁”
出版:〈爱吾庐书画记〉卷四之云松下鹤图,容庚抄本。
〈爱吾庐书画记〉卷四之云松下鹤图,容庚抄本
说明:
<一>“李氏爱吾庐收藏书画记”为字季云鉴藏印。李恩庆。字季云,一作写寄云,直隶遵化(今河北遵化)人,隶汉军正白旗。道光十三年(一八三三)进士,官两淮盐运使。精鉴别,富收藏。兴到偶作山水,尝摹王蒙听雨楼图,同时名流多为题咏。拟归阴,戴熙为画平谷山庄图卷。辑有爱吾庐书画记。
<二>“黄胄珍藏”、“梁”为黄胄鉴藏印。黄胄(1925-1997),出生于河北蠡县。原名梁淦堂,字映斋,曾用名梁叶子、苗迪,中国近现代中国画、人物画家、收藏家、社会活动家。
保利香港拍卖2025秋季拍卖会
(香港预展及拍卖)
香港信德中心4楼 10月3 - 9日盛大举行
更多精彩拍品即将公布
敬请期待!